名人直播帶貨,小心“賠本賺吆喝”
發布時間:[2020-08-31]分類:熱點新聞作者:張倩來源:新華網客戶端
“目前我們發現少數地區請名人大牌,最后算賬下來,直播帶貨請名人花的費用和以后的效應不成正比,成反比,花了好幾十萬、上百萬,最后直播帶貨的銷售才小幾十萬。”在2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,國務院扶貧辦提醒貧困地區請名人直播帶貨要算清楚經濟賬,可謂切中時弊。(新華報業網)
近年來,作為一種新業態,直播帶貨發展態勢良好,特別是今年疫情以來更是呈井噴式發展,各類零售企業、明星、大V、企業家紛紛入場。這其間,一些地區,或由市長、縣長、區長現身說法,或請名人直播帶貨,這些積極的努力拓寬了偏遠地區的銷售渠道,讓曾經難賣的“土貨”成為百姓餐桌上的“香餑餑”,鼓了貧困群眾的“錢袋子”,富了消費者的“菜籃子”,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。
但是,在某些地方,直播帶貨也陷入了誤區,一哄而上,好大喜功,把直播帶貨變成了形象工程、“政績秀”,甚至有的貧困地區陷入攀比的不理智當中,不僅要請名人,還要請比較出名、非常出名的名人大牌帶貨。不過,從實際效果來看,性價比并不喜人,有的地方純粹是賠本賺吆喝,從而加重了地方負擔,影響了脫貧致富的士氣和進程,這樣的直播帶貨,無疑與扶貧的目標相悖。
本質上,地方請名人帶貨直播,是地方(政府)購買公共服務的一種行為。既如此,就需要評估是否會導致入不敷出,否則久而久之就會淪為形象工程。尤其是貧困地區財政資金本就不寬裕,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,每一分都要精打細算、花在刀刃上。
貧困地區積極主動求發展的思路,并無不可。但必須看到,直播帶貨的根本,還是賣產品、做生意,必須在產品本身上做文章。直播帶貨成績不夠理想,不見得是主播名氣不夠、話語不俏皮,更大的可能還是產品亮點不突出、價格沒優勢、物流沒跟上,又或干脆是直播帶貨形式本身潮漲潮落使然。實際上,扶貧領域的直播帶貨,不只有請名人大牌一個選項。很多地區以當地官員和農民為主,充分挖掘本地的優秀直播人才,一樣取得良好效果。在放手培育市場主體和知名品牌基礎上,加大本地直播電商人才的培養,發展壯大產業群,是一個更穩妥的應對之策。(云玉)
電話咨詢
免費試用
預約演示
價格咨詢
獲取方案